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工作 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
时间:2024-02-27
来源:本站
作者:向阳发稿
录入:向阳发稿
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,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基本追求,与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内在价值高度契合,佳木斯市向阳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,紧紧依靠党委领导,强化外部协同、优化内部管理,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化检察履职,以更务实的举措依法化解矛盾,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贯穿检察信访法治化各领域各环节,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工作。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
一是打造12309一站式检察服务中心,通过“信、访、网、电”的形式统一受理控告举报、刑事申诉、民事监督、国家赔偿、司法救助、公益诉讼、支持起诉等案件。为使群众信访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,接待受理流程更加便捷,在制发一次性告知卡的同时,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为民服务岗,由专人负责引导,释明办事流程。2021年至今共处理群众各类信访事项81件次,接待来访群众150余人次。我院办理的“预付卡消费支持起诉”案件,成功的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,将该案件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,在当年的全国“两会”上获得了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。
二是实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,检察长定期接访和预约接访成为常态。对于疑难、复杂的信访案件由检察长包案办理,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。2021年至今检察长接待来访群众35件次,包案办理信访案件7件。
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,持续深化落实“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”制度,及时回应群众诉求,规范群众信访接收、回复、办理和答复等各环节工作,实现群众信访诉求件件有回音,事事有着落,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服务的质效。
员额检察官周德海,2023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接待窗口“为民办实事”优秀个人;员额检察官翟羽菲,2023年在区深化能力作风向阳之星评选活动中被评为“微笑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强化外部协同
一是实行领导干部主动约访、带案下访、部门联合接访制度,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等信访案件,变“群众上访”为领导干部主动下访,切实将信访重心下移,对于涉及多部门职责的,及时与公安、信访、民政等部门联合接访,综合运用多种途径,调动各方力量,促进息诉息访,及时解决问题。
二是积极转变司法救助理念,激发司法救助效能,创建了“1+N”司法救助线索收集机制,积极同妇女联合会签订了《关于建立“关注困难妇女群体,加强专项司法救助”协作配合意见》,进一步发挥职能互补优势,探索深化“妇联+检察”工作新模式,多维度、长效化解困难妇女实际问题,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难妇女的浓厚氛围,让检察机关的司法关怀惠及更多困难妇女。2021年至今,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5件15人,发放救助金10.9万元,其中救助困难妇女9件9人,发放救助金7.7万元。我院研究制定的《佳木斯市向阳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司法救助“1+N”线索收集机制实施办法(试行)》被市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以文件形式下发至佳木斯市各县(市)区院,予以推广认可。
三是有效借助“外脑”,主动与司法局会签《关于推动建立检律定期会商机制的意见》,以“请进来+走出去”的方式,推动检律沟通常态化,邀请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、参加检察开放日、公开听证、检律座谈等活动,打造检律互动新局面。
一是充分利用公开听证化解矛盾纠纷机制,通过检察机关和听证员共同答疑解惑,促检察机关依法办案、第三方评判、群众见证等形成合力,及时有效就地化解矛盾纠纷,避免重复信访,推动信访矛盾在首办环节实质性化解。2021年至今,控申部门组织召开信访化解公开听证8件次。
二是积极开展“上门听证”,打通检察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人民群众可感可触可信的方式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“家里面”,用心用情纾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。2021年至今组织到信访人家中召开上门听证2件次,听证员对检察机关能够主动挖掘司法救助线索,对批捕环节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及时进行救助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。
“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,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”,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,向阳区人民检察院将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切实按照上级工作部署,把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融入检察工作各环节全过程,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、能体验、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工作,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。